马召、于博然先生
无论悠悠球在之前被谁掀起过几次商业浪潮,在潮水褪去之后,把热衷爱好者留下来的正是这两位前辈创立的悠国悠民网站,这是国内花式悠悠球的发展的开始。
陈运到先生
继上面两位前辈之后,撑起了国内交流平台的人物,建立了CYYA网站;
在国内仅有二十多名玩家,网络支付、物流都相当落后的时候,千方百计组织了海外团购,让大家都能拿到当时最好的竞技用球,不再望“图”兴叹。
私货观点
也许放现在看来并不是多大不了的事,但是在社会经济未算发达,家境普通(2000年的普通),几近一无所有的少年时代,尽了自己的努力,不求所作所为未来能转化为经济效益,只求悠悠球的圈子能延续,能成长。也不是说起后来追求经济的插足者、市场的蚕食者、个人热度的追求者有任何过错,但相比起来,前辈们太值得我尊敬了。
<!--
罗建斌先生
在早年,对于悠悠球事业的海外交流非常积极,参加了多种比赛,学习经验和方法。他开辟了国内悠悠球竞技运动的道路,并让全国大赛从无到有。
[su_spoiler title="逸闻轶事"]
在近20年前,奥迪双钻公司也跟随过万代HYPER YO-YO的潮流,推出了SUPER系列的悠悠球。你能找到各种有一定年代感,以“超级”做前缀的悠悠球就是当时的产物。到了YOMEGA单干到国内推广,又做了一批“无印”系列。后来随着商业动画《超速YO-YO》(其实是超速SPINER)在香港几次热播的期间,又推出过风速和火力系列。
作为四驱车玩家的罗建斌,参加四驱车活动的时候也带着他的悠悠球,当时国内悠悠球玩家虽少但已经开始累积技术,并时不时露两手。随后奥迪的职员发现罗建斌玩悠悠球,并惊讶:原来自家的产品还能这么玩!后来在他们多次深刻交流后,奥迪试水做了一次推广,只留下了火力悠悠这个产品系列名号。再后来决定大力推广,就诞生了《火力少年王》。
那么《火力少年王》这么多年作为IP有一定的体量,那么罗建斌直接从中得到了多少呢?真的见笑了,初心,热诚,真的没那么复杂。
[/su_spoiler]
-->
黄文健先生
因为香港的悠悠球发展比内地要早很多,香港摇摇技术会(HKYYFC)的会长Ken Wong在首次全国大赛受邀担任裁判长,并在接下来几届里,在竞技体系的引进上给予我们不少帮助,为国内的悠悠球运动竞技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