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专业的悠悠球比赛里,都是以自由花式决胜负。配上一段音乐,在有限的时间和指定的花式种类里自由发挥,锦标赛的5项比赛组别在2003年的世界大赛定下。

比赛的成绩一般是由多位裁判,依照赛事规则,根据选手的表现给出分数,再综合统计而成。而选手,则要在规定的花式范围里,作出尽量多的无重复的花式,去获得技术分数。然而,音乐让自由花式变得更加吸引,人们多少也带点艺术眼光去考量整套自由花式,所以表演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评分。

 

比赛环节相关:

 

外卡赛:

比赛方式为30秒自由花式,提供可选音乐,不考量表演能力。

筛选人数由主办方决定,按照逻辑来说,不筛选掉3/4以上选手的话,意义不太大。

由于参赛人数越来越多,而大赛的赛程不够,需要筛选掉一些水平不够的玩家,尤其是上台娱乐的游客玩家。

外卡赛也是保证联赛系统公开的一个接口,使得选手即使未参加任何联赛也能从外卡赛开始。

并不是所有比赛都设置外卡赛,根据举办方而定。

 

种子选手:

种子选手,即某个选手在某场比赛里有不用参加预赛,可直接下进行一环节比赛的资格。获得方法一般是选手在联赛体系里,获得前一级别的赛事的名次,例如:参加指定的全国性赛事,取得指定名次,便能获得世界赛的种子名额。种子名额分很多种,有直接决赛的名额,也有直接半决赛或决赛的名额,具体看举办方的设置。

而非联赛体系,也可以赋予种子名额,以吸引有实力的选手参加。

 

预赛

比赛方式为1分钟自由花式,由参赛者提供符合规则的音乐,考量小部分的表演能力。

预赛一般为比赛的起点,通过了预赛便能进入决赛。超大型的比赛如世界大赛,通过了外卡赛的选手,或者在指定的全国性赛事进入2-10名,可以进入到预赛环节。

1分钟是淘汰了原有的指定花式预赛,因为花式太多,每个人的花式爱好不一样,导致指定花式里有些动作成为了有些实力不俗的选手的难题。

1分钟的预赛,让选手们有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不需要再练习那些指定的花式。

然而1分钟的预赛在很长时间里带起了多数玩家选择快而稳的招式,而高难度花式的玩家,在未达到一定练习量的时候花式成功率和入围率堪忧,所以形成了长期的鄙视链。

 

半决赛

比赛方式为1分半钟(90秒)自由花式,由参赛者提供符合规则的音乐,考量小部分的表演能力。

设置了半决赛的比赛,在通过了预赛之后还需要在半决赛里角逐名次,以获得进入决赛的资格。

因为以前的全国性比赛的冠军能直接进入到世界大赛的决赛,而一些国家的悠悠球水平与世界顶尖实在有差距,导致以往的决赛圈经常会出现一些水平不太够的表演。

开设了半决赛,是为了保证决赛圈的水准,让浑水摸鱼不再是一个选择。

 

决赛

比赛方式多为3分钟自由花式,由参赛者提供符合规则的音乐,考量规则所规定的表演能力。

这个时长规范已经使用了很多年,3分钟也足以让选手全方位的表现自己的技术。

一般比赛需要通过预赛才能进入决赛,然而有些大赛则需要再通过半决赛,当然,有些人数少的地区比赛,可能就直接决赛了。

有些比赛或者非锦标赛项目,则可能会把决赛时间压缩到两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