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世界大赛自由花式评分核心规则(译注)

翻译&注解:王展鸿

 

全文里有加号的地方是注解内容,点开就能看到

即使到了2018年,世界大赛的规则还有不少谣传,比如绳子有结之后表演就不再得分,今年规则改成了怎样怎样的云云,诸位请勿听信,其实这些年更多的变化是对于表演流程控制,悠悠球的各种定义作出添加,还有就是评价分的小项,请以译注里的提示为准。

本人从2007开始搬运世界大赛的规则,担任了多年的全国和国际赛事裁判,一些微妙的变化也略有记忆,我会尽可能详细的提示这里面的要点,让大家更好理解。这一篇是一字不漏的翻过来了,当然还有一些属于另一篇文章的,我没进行翻译,比如音乐使用,但是已经被2018WYYC组委会( 杰哥老婆)翻译过了,大家查看世界赛官网即可。我相信悠悠球规则对于其他某些专业运动还是相对较短,请勿贪图“长求总”,那种东西不存在的。

注解内容是方便选手理解和裁判学习,文字繁多未能一一确认,有纰漏之处,欢迎指正 -> Jeyo@cyml.net.cn

本译注内容,会根据需要而更新

最后更新日期:2024-07-20 17:13:17

原文地址:http://iy

 

yf.org/wyyc2018-rules/2018fsrule/

 

 

这些规则适用于1A-5A、女子、40岁以上组别。

规则是为2018年世界悠悠球大赛而定制的

(最后更新日期: 2018年6月18日)

这是原文的更新日期,不是本译注的更新日期。

 

从去年规则更改的信息会被标记为红色

其实也就加了句可能启用去除最高分和最低分,根据我们的成绩计算达人王伯铭指出,经过他的验算,其实并没有启用,我后来也算了一下证实了伯铭哥的说法。

 

回合

表演时长

评分项目

重点扣分

外卡赛

30秒

技术表现分(100%)

使用打分器

不采用

预赛

1分钟

技术表现分(60%)

使用打分器

自由花式评价分(40%)

4个小项目

采用

半决赛

90秒

技术表现分(60%)

使用打分器

自由花式评价分(40%)

4个小项目

采用

总决赛

3分钟

技术表现分(60%)

使用打分器

自由花式评价分(40%)

8个小项目

采用

 

自由花式规范(关于预防措施,禁止行为等)

表演安排

每位参赛选手会作一个配上自选音乐的3分钟自由花式表演。(预赛为60秒,半决赛为90秒。预赛和半决赛的时长计量标准和规则跟下述3分钟方法一致。)

 

自由花式时间开始于音乐播放的时候,无论音频在开始播放时是否静音,音乐都会在音频的3:00和3:01之间结束。如果音乐少于3分钟,音乐会在音频的结尾结束。

如果你的音乐在第10秒才有声音,音轨到了3:00也要停。

 

在出现音乐问题的情况下,如:音响设备在自由花式流程途中出现故障,参赛选手可选择修复后继续进行流程中剩余的比赛;也可以选择停止并在故障解决后重新开始自由花式流程。如果参赛选手因为音乐问题而决定停止自由花式流程,考虑到音响设备和CD碟片的状况,参赛选手可以与裁判长商量后作出以下选择:

  • 继续从音乐中止的地方开始评分(在A组裁判还没人重置记分器的情况下可选)。
  • 重头开始表演重新评分(可马上重新开始或者在该组比赛的最后再上场)。
  • 不再评分,以音乐停止时的分数作为该参赛选手的最终分数。

 

在比赛舞台上,参赛选手在音乐播放之前不允许表演悠悠球。不允许在悠悠球处于旋转或上线的状态下开始表演。参赛选手必须以抛出手中的悠悠球作为表演的开始。

我们要求参赛选手在上台和开始表演这段期间要克制自己,不能以任何方式玩球。另外,调整任何备用悠悠球都是不允许的,而应该在参赛选手上台之前整备好。

关于能不能调球,其实很暧昧,曾经至少有一年是铁律,但是头头们可能发现太过严格,就把重点扣分去了。现在是怎么办?目前我只能说看裁判的心情,要是整备太久估计会有点意见,但是做招的话可能第一个人会警告一次之类的,总之这部分要么没有处罚,选手太过分要么直接取消资格。

 

在3分钟表演时间完结后,参赛选手应立即停止表演。在自由花式的结尾,如果参赛选手无法卷回悠悠球到手中,将会导致重点扣分。与此同时,所有失误导致的技术减分仍将进行,直到参赛选手让悠悠球停下或者离开舞台为止。 参赛选手做出给人的印象是要结束表演的动作(如:鞠躬),会被认为示意该表演已结束,在做出结束动作后如果参赛选手又再表演的话,扣分也会继续实行。

 

如果出现音乐在预计的时长之前结束或者中止的情况,参赛选手必须立即通知比赛工作人员或者裁判,在公布结果之后不能要求重新评分。另一方面,如果在3分钟之后音乐继续播放,而参赛选手在超过3分钟后继续表演,参赛选手会被取消参赛资格。参赛选手有责任清楚了解自己的音乐时长,并在3分钟内结束的表演。

休想再玩到3:20了

 

注意(对参赛选手的要求)

如果音乐开始时候声音太小、音乐在错误的地方开始或者播放错误的音乐,参赛选手必须马上停止表演并通知舞台附近的工作人员或者裁判。

如果3分钟表演时间内参赛选手有任何行为(如:鞠躬;有明显的下台倾向;有明显的结束表演倾向);或者音乐里有象征(音乐明显将要结束;长时间的静音),能给人表演结束的感觉,裁判或者工作人员可能会  判断该表演已经结束。如果参赛选手的表演里存在这些行为或音乐特征,我们要求参赛选手在比赛当日的表演之前告知比赛主持人、音乐人员和裁判。有必要知道的比赛工作人员会共享这条信息,以避免任何误会。

这部分是2015年世界大赛的“第二条命”事件之后添加的。现在如果没事前通知而又被裁判误认为结束的话,那就不会重赛了

 

音乐选用

    请参照“表演音乐使用指引”和“音乐提交方法”以准备表演中使用的音乐。

这部分就是我说的没翻译部分,这几年它独立到另一篇文章去了,也是取消成绩的高发条款,大概就是让你用的歌不要太死亡,不要色情。

我是不太理解为什么非要在比赛上的歌曲坚持展现自己的亚文化倾向,活着不好吗?

还有就是用的外文歌曲,其实自己听不懂。英文歌里很不少带有性暗示,比如很多年前喜欢跟风用布兰妮的“3”, 整首歌没脏话但是就是无敌擦边球。这种歌要么别用,如果被取消成绩,又去申辩,去制造舆论,去咒骂,我不认为这种行为很酷。

一直都有些人说组委会应该事前审核,既然放了出来就是没问题,也有人说过信不信我拿一首全是生僻方言的脏话歌曲让你审核试试。

为什么这些人总想给悠悠球制造麻烦?无论它是运动还是玩具,非要跟这些沾边吗?

当然现在可能会预审,也许是为了配合直播但绝对不是为了配合选手。

总之: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tongue-out

 

参赛选手管理准则

这部分以后应该也会作为一篇独立文章了。

所有参赛选手应认真地基于观众、场地、设备和自身安全考虑,管制自己的表演安排。如果参赛选手以危险的方式表演,通过裁判们裁定后可能会取消参赛资格。

裁判长对说台上有不当行为或者说不当言论的人保有马上取消资格的权利,这些行为包括说出污秽的言词;穿着不当或有淫秽的服装和任何有伤风化的行为。

如果参赛选手不确定他们在台上的预定行为是否适当,应事前咨询裁判以免被取消资格。

出于安全性与公平性的考虑,参赛选手在表演期间不允许离开舞台。如果参赛选手离开舞台,会被视为表演的结束,包括离开舞台去拣掉下台悠悠球。

由于存在掉下舞台的危险,坐或脚踏在舞台边缘都是禁止的,并且会被取消参赛资格。

在表演期间,只允许参赛选手站在台上,参赛选手的助手在表演期间也是被禁止上台的。

严禁在表演之前、期间和之后干扰参赛选手(如:从头到尾大声呼叫,嘲笑嘲讽,或者其他不当行为)。干扰者可被取消参赛资格,或会被禁止参加未来的联赛。

 

舞台表演区域

主办方会在舞台上用胶带或其他材料制作一个(长6米,深4米)空间,如果舞台小于该尺寸,则不会出现此情况。

该空间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参赛选手离开灯光区域、裁判视野和安全区域。因此参赛者必须尽量留在该空间表演。如果参赛者离开该空间,不会产生重点扣分或者惩罚,但是不保证不会因为离开裁判视野而失分。

再强调一次,如这个规则下,离开这个区域不扣分!但是不代表其他比赛不做调整,请事先了解。

 

悠悠球使用规则

比赛对表演用悠悠球没有制造商、类型、零部件或改装的限制。

安全性仍是优先注意事项,因此使用任何对参赛选手、场地或者观众造成危害的改装的悠悠球都会被取消参赛资格

 

绳子必须使用悠悠球专用绳子。只有在通过与裁判们预先商量,安全确认和批准后才允许表演使用特制绳子的玩法(如:*归西,超长绳子,透明绳子)。

*归西是一种罕见的玩法,大概类似于绳子的两头都绑在手指上,绳子像4A一样套在球上进行回旋花式。

归西英文原文是”Go West”,其实我也没见过,我想大概是类似闪电快打到绳子最松的时候。

 

参赛选手只允许使用他们自己带上舞台的悠悠球。在表演期间,不能接收或者使用观看人员提供的悠悠球。如果悠悠球掉下舞台,该球则不能再使用,即使是观看人员出于好意放回台上的悠悠球也不能使用,包括但不限于4A和5A组别的悠悠球。参赛选手使用了上述悠悠球,在使用期间不能得到正分而扣分仍会继续进行。

这条早些年的时候或者新手容易犯,现在普遍少见了。

参赛选手要求将悠悠球作为悠悠球使用。

如果参赛选手表演不属于他们比赛组别的玩法,该部分表演不会被评分(而减分仍然适用)。例如在非4A组别表演了4A花式元素,参赛选手不会得到任何分数。

由于悠悠球纠缠或者更换(放弃),在表演中总共可用的悠悠球数量可以超过以下的规定。

意思是你随便换多少个都行,但是在玩的时候只能按照以下规定的来。

以下列表是每个组别的参赛选手在表演期间可以同时使用的悠悠球数量:

 

1A – 1个悠悠球

2A – 2个悠悠球

3A – 2个悠悠球

4A – 1个或者更多

即使到现在,双球离线(SOLOHAM)还没独立出去,但是鉴于4A是人数第二多的组别,而且双球花式开发的不少,也许独立一组不远了?

 

5A – 1个或者更多

双5A惯称为13A(5Ax2 + 3A)而不是10A,但仍不是最终确定的别称。

 

如果使用(握持)的悠悠球超过了允许数量,所有花式的正分和正面评价将不再进行。

 

非悠悠球物品

参赛选手只允许携带悠悠球、绳子、配重、手套(或者同样功能的道具),比赛的后备音乐CD和主办方提供的悠悠球托盘上台。严禁携带维护工具、表演道具和其他物品,包括但不限于:背包,箱子,已经穿着之外的服装和桌椅。参赛选手携带禁止物品上台会被取消参赛资格。出于保护个人贵重物品(背包,钱包,手提电话等),参赛选手可以把它们留在舞台的一边,但禁止与其互动。

 

自由花式的评分

自由花式会以这两大项标准评分:

技术表现分(Technical Execution,简称TE)

自由花式评价分(Freestyle Evaluation ,简称FE)

这个改动已经两年了,从技术评价分和表演评价分整合到自由花式评价分,请还在使用旧系统的人及早放弃。

 

裁判会分配为两组进行评分

A组: 技术表现分(TE)

B组: 自由花式评价分(FE)

TE

技术表现分

FE

自由花式评价分

使用打分器

评价

悠悠球技巧

表演

 

悠悠球竞技”的定义:

悠悠球必须由释放缠绕在悠悠球上的绳子的力量发动旋转。

所有花式必须在悠悠球旋转时表演,如果悠悠球不旋转将不会给予任何分数。

悠悠球必须利用它自身的旋转力完全绕绳回到玩家手中。

所有花式/动作必须利用悠悠球和绳子两者来获取分数。

重点

这说的是你拿Hyper Infinity,混沌魔龙,还有空竹上来玩,就不给你评分。

 

还有就是讲究线与球,在悠悠球使用规则已经说过了,要作为悠悠球使用,做顶指陀螺的时候无论方位怎么变化,始终也只在线球联动的时候视为悠悠球花式。

在比赛里悠悠球的两个要点必须要有:自旋释放绳子和自旋回收

 

然后,我在这里统一用词的含义:花式、招、招式、动作,这四个词在这里都是同一个意思,它们可以是单个花式元素组成,也可以是一组花式元素的组合。而花式元素,则是单一的元素,具体含义继续查看加分判定的注解。

 

花式项目组别的定义:

1A:该组自由花式使用一个线上花式悠悠球,绳子系在一只手上,花式的构建基于悠悠球与线之间的上线和触碰。

(使用一个悠悠球,一条绳。绳子必须系在手和悠悠球上。)

 

2A:该组自由花式使用两个回旋花式悠悠球,绳子各系在一只手上,花式的构建基于以悠悠球的轨迹划圆弧或者快打。

(使用两个悠悠球,两条绳。每条绳子必须分别连接在一只手和一只悠悠球上。)

 

3A:该组自由花式使用两个线上花式悠悠球,绳子各系在一只手上,花式的构建基于两个悠悠球与两条线之间的上线和触碰。

(使用两个悠悠球,两条绳。每条绳子必须分别连接在一只手和一只悠悠球上。)

 

4A:该组自由花式使用没有连接绳子的悠悠球,花式的构建基于因为悠悠球没有连接绳子而能施展的动作。

(使用一个或多个悠悠球,一条或多条绳子。绳子必须只能连接到手上不能连接到球上。)

 

5A:该组自由花式使用另一端带有配重的悠悠球,花式的构建基于悠悠球的绳子另一端有配重且没有系到手上而能施展的动作。

(使用一个或多个悠悠球,一条或多条绳子。每条绳子必须只能连接到配重和球上,不能连接到手上。)

 

重点

以上两部分,应该是IYYF接手之后(2014)添加的,为了给悠悠球和用法加强定义,阐明何为竞技性悠悠球,何为花式组别。2017以前是放在TE下面,我觉得是位置搞错了或者不合适,向上头建议后搬到这上面来了。

 

但是这两段正文构成了现在加分判定的逻辑的一部分,也是重要部分。这些添加的定义,包括下方正文的不给分例子,都是经过哲学思辨得出。

 

如果你是1、3A玩家,基本来说,记住这点:你的花式如果不用悠悠球,能不能做到?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的招式很可能没分,当然这不是没分的理由的全部。

对于2A来说,很多花式并不需要悠悠球,并且可能在悠悠球2A之前就出现了(比如一些甩火把的杂技)。所以定义还是对2A还是比较宽容的。

 

4A从加强定义开始,也就明确了走线花式不会得分。

 

5A就比较复杂了,已经不是当年理解的FreeHand,这里有点轻描淡写,但是重点就是“配重”,你幻想一下,哪些招没配重又能做到呢?那这些招不给分的可能性很大了,当然也有它宽容的地方,就是跟2A一样,有些不需要悠悠球也能完成的花式也可以给分。虽然这么理解基本能对大部分,但我觉得是这里定义没能很好说明的部分,请在下面正文里5A不给分举例具体查看。

 

关于给分请结合下方规则正文和注解理解。

 

 

技术表现分(TE)— 60%

clicker

每位裁判使用两只记分器,每只各负责正分和负分,正负分之和为技术表现分,标准化换算后最高能获得60分。

 

在此项,裁判只着重关注参赛选手表演的每个花式的成功、难度、风险和变化。

原创性、动作幅度、空转长度、连续性、独特性、风格和编排都不会在此项中评分。

 

重点

这里我帮助IYYF纠正了一个用词错误,“成功”这个词在去年还是“succession”,跟”success”很像但是用错了,容易被误解为“COMBO”,而且“COMBO”跟下面的“连续性”有冲突,其实原意是“success”。2018的规则原文也修正过来了。

而变化的原文是“variation”,则可能需要两个角度去解读。“variation”如果取变化,则是悠悠球的花式的线球结构产生变化;“variation”还有变异、变种的意思,别看是生物学词汇,比赛规则整个原文是借用了不少领域的词汇的,如果套用变种,那就是花式元素的变招。

我认为这里更应该取“变种”更好理解,这里说的是“每个”花式,而不是花式之间的结构变化,而“元素”本身已经包含了结构的变化,还请结合下一个注解里关于元素的部分一起理解。

 

加分判定

当参赛选手表演出进阶的花式元素,每个花式元素都会得到分数。

所有分数都是按花式元素给出的。

这是很多人最关心的重点

这么短短一句话,其实用了很多年,并且进行了删减了。以前还有个至少+1分的规则,而且以前会说“花式”或者“花式元素”,现在只说元素了。

而这一段规则跟相邻的两段规则正文,就构成了加分判定的纸面说明的全部,并且裁判头头说了没其他隐藏规则。那上面说了这么多是什么规则?那是前置条件,只有符合定义,才可能加分。

 

话虽如此,这段正文还是要进行相当多的解释。

基本上每年,圈子里都会流传今年的给分规则怎么怎么变化,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上面这两句话存在了很多年。那么规则变化的传言从何说起?

首先就是定义带来的变化,已经在2014年开始了。

世界大赛开始之前裁判员会开会讨论,也并不是什么招该给什么分,而是再三讨论与提醒哪些应该视为重复,哪些不在定义范围。

 

那么分是怎么给?这里涉及两个词语:

进阶——原文是Advanced,相反就是Basic,基础。普通登陆月球上线动作,为基础;在基础上经过开发的花式动作,为进阶。

有些人认为有些招简单,不应给分,但是简单是Simple,但不代表它没有Advanced,所以这种想法有点不妥。取而代之应该是,进阶花式要给,你认为难的要多给。而“元素太简单不想给分”这种想法倒不如换成“已经是重复元素”,关于这部分,下面的注解会继续说。

 

元素——Elements,这个词听起来简单,都是容易有个理解误区,允许我扯远一点举个例子:

我第一次在规则听到元素,其实马上联想到古希腊的四元素学说-火水风土。

那么就用火元素和水元素来举例:

列举两种枪,第一种是战争用的火焰喷射器,第二种则是消防用的高压水枪。它们相同之处都是释放元素的枪型道具,但是它们的所释放的元素不一样。

我们做线上花式,经常作出“三角”结构,但是做法千变万化,比如走线出三角和甩线出三角。现在把三角比作枪,根据上面的例子,枪并不是一种元素,那么比作水火元素的是走线和甩线,走线和甩线才是元素。

所以,三角并不能算是一种元素,它可以说是一种结构,不同元素做出来的结构不算重复,参照下段正文列举的例子也会理解的更清楚。

而2.0钩就是1.0钩的变种, 变种了的元素也不算重复元素,倒不如说元素必须要变种才能继续给分。

 

现在解释了这两个重要的词汇,那么到底什么招是高分呢?这就涉及到裁判所掌握的花式而对难度、风险、变种的了解,除非是那种普遍公认难度高的花式,比如4.0钩。

在4.0钩已经是高难度进阶花式前提下,那么我能说这一招至少有2分,如果这时候给了1分,我敢肯定他一定不是一个合格的裁判,如果他有很多裁判经历了,那么我能说他只不过是在规则未完全得到开发而成功浑水摸鱼而已。即使他练到了10/10的成功率,也不能说服我,因为我会认为这里面一定包含了轻蔑和炫耀,就像以前有的人会有这种不可取的想法:“我觉得他们做的招都没营养,根本就不能给分”,而裁判席不是应该摆出轻蔑和炫耀态度的地方。

4.0钩最高能多少?这才是裁判根据理解自由发挥的地方,他们心中会有不同的给分梯度,而这部分,因为悠悠球的花式还在革新,暂时难以成文,只能靠惯例和经验去感觉,或者是用服从多数的原则。比如一个裁判经常给出超高分,4.0能给到10分以上,那么可能经过商议之后这个裁判的给分会当场作废,并重新沟通调整,但也并未能定个对与错。但是在CYML的体系下,可能这种裁判不太会出现…

根据经验和经过咨询,大部分的元素都在1、2、3分的范围内,当然超越理解和惊世骇俗的花式元素可以给的更高,需要裁判自己把握这个度。

 

再强调一次,目前是3个对于花式元素的考量标准:难度、风险、变种。这三个标准,才是技术表现分裁判应该根据自身经验把握的。

这里顺便辟个谣,没有用两个悠悠球就双倍给正分的说法!依然是按照上面的标准而去评分!

那有没有把握不到位的时候?有,尤其是2A的比赛,是目前比较无可奈何的一点,即使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的确没太多的资源分配到极致的专业性上。那有些人会提出对裁判再严格要求,我只能说一直都在尽量,大联盟,还有你在看的这份注解也是为这方面而努力。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悠悠球推广至国民级运动,让选手职业化,裁判职业化。你,对,就是提意见的你,会去做吗?

 

所以给予正分的逻辑是:元素在定义范围之内->元素没有重复->元素根据裁判的给分梯度而评分。

裁判应该做的是将自己的给分梯度,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选手。而不是擅自添加自己的理解和标准到技术表现分来,比如:花式丑陋、风格不对胃口、花式没“营养”、花式过于刷分、这个元素只是这个招式的过渡步骤不给分等。妄图用自己的打分倾向去改变现在玩家的花式倾向更是异想天开。我能说这些擅加的理解跟暗算无异,总之裁判席并不是裁判自由发挥理解的地方。

 

 

以下列举一些每个组别里的花式元素。

花式元素的名字,还有招式,除了上线,估计没有统一的中文称呼,大联盟未来也许会把这些统一化。暂时就将就先看吧……
 

 

1A组别

上线(登陆月球)

弹跳(登月弹射)

撕裂(钩技)

抛接(自杀接扣)

套接 (铁鞭, 套球上线)

所有符合1A组别的一定难度的花式动作均可。

 

不给分动作:

图形招(只用绳子编织图形,不与悠悠球互动)

快打花式

环指技

不与绳子互动的悠悠球运动花式,如摇篮,玩具风车

任何不与“悠悠球”或“悠悠球变化”互动的绳子运动。

 

2A组别

快打花式(快打,弹跳)

射月(射月,佛跳墙)

缠绕挂(快打挂,环绕挂)

十字挂

环绕世界

所有符合2A组别的一定难度的花式动作均可。

 

不给分动作:

单手快打

任何绳子花式(包括图形编织)

所以SHU的单手环绕世界空翻是很帅啊,但是裁判也得有自己的纪律性,不然我只能说不专业啊!

 

3A组别:

卷动 (绕线卷动Velvet Rolls)

扭缠 (Kink Fu)

登月(双手登月)

助攻系(Assisted)

大转盘(*滚筒洗衣机 KOROKORO)

所有符合3A组别的一定难度的花式动作均可。

 

不给分动作:

图形招(只用绳子编织图形,不与悠悠球互动)

任何其中一直悠悠球保持在同一状态(如睡眠,或者挂在线上)另一只在运动的花式

快打花式

没上线的十字挂

 

4A组别:

鞭笞 (套球, 抽线)

捞月(Recapture)

震荡

跳绳(TOSS,抛射)

绕轨(绕臂,绕腿)

所有符合4A组别的一定难度的花式动作均可。

 

不给分动作:

图形花式(只用绳编织图形,不与悠悠球互动)

任何非离线花式(沿轨滑行, 水平转, 1A动作)

快打花式

只有悠悠球自身在运动而不与绳子互动的花式。

 

5A组别:

变向花式(过肩跳)

360

螺旋桨(Propeller,拉斐尔回旋)

蜂刺(Bee-sting)

凌空接(Meltdown Jump)

所有符合5A组别的一定难度的花式动作均可。

 

不给分动作:

图形花式(只用绳编织图形,不与悠悠球互动)

任何把配重握在手里时所做的花式

快打花式

任何悠悠球在运动而配重保持在同一状态的花式,如:简单地悬挂、回荡、划圈

任何悠悠球或者配重独立运动而没有互动的花式

 

像Gerbil (沙鼠)和Rancid Milk (酸败牛奶)这种花式应该看作为一组花式元素的组合而非单元素花式,并且每个花式元素都是独立计分的。

我觉得用这两个花式举例有点老了,也许改天能换个合适点的例子…
 

通常在自由花式中表演相同的花式后,不会再次给分。然而高风险的重复花式如连续“自杀接扣”花式,又或者相同的花式元素在不同的连续花式里呈现时,可在对该花式元素的基本应得分数上做些削减之后再次给分。

重点

举个例说明:选手做出了空中连续3次1.0钩,第一次是钩元素,第二次变种为空中连续的钩元素,假如第二次给了2分(1分为元素,1分为难度),而第三次仍然可扣除上一次的元素分,再给1分难度分(我只是举例,不代表裁判会给出这个分数)。

表演跳舞、哑剧、戏法、杂耍动作、用悠悠球做陀螺技巧花式,或者在做前面讲述的动作的同时表演基本花式元素,均不会因为这些非悠悠球动作获得额外的技术表现分。

 

减分判定

任何花式的失误和失控都会被减分。

重点

当然包括4A掉了球再捞起。

 

减1分:

上线失败、操控失败、抛接失败、螺旋纹的快打。

 

所有减分是对应每一只悠悠球的。例如参赛选手两只手里的两只悠悠球都失误了,那么参赛选手会被减2分。

悠悠球停止或者更换会被记作(下文所提及的)重点扣分。

 

自由花式评价分(FE)– 40%

B组裁判会对8个小项目给予0-10分的评分,共计80分,然后减半,构成最高40%的总分占比。这项评分将不会在裁判们的分数之间进行标准化换算。裁判会对整个3分钟的表演进行评价。

一般来说,整个三分钟表演会受到评价。然而3分钟前后的时间,任何不当或下作的行为会被记录在评分项目中

 

分数

评价

0

无法接受

1

标准以下

2

3

标准

4

5

6

标准以上

7

8

极好

9

10

极好以上

重点
这里没明说要给整数,但是不代表能用小数,而且说明好范例都是整数,实操也是给的整数
 

 

 上表为评级基本指引

下面列举8项自由花式评价的评分项目

重点

评价分是一个评估的分数,以印象评价为主。

评价分已经实行了很多年,但是直到近几年才能评估出相对正确的分数。

 

首先我认为是整个行业职业化程度过低所致,然后立项应该有优化的余地。

在小比赛中,裁判同时兼顾技术表现分和评价分极度容易影响思考,除非只有1人裁判,否则不建议兼两职。

 

评估这项分数,要尽量以观众视角去考虑。

 

下面规则里的原文在中文语境里有点奇怪,但是也并不是不能理解,先凑合看吧……

 

  • 完成度(Execution – EXE)

成功率;失误少;完整性

 

花式的失误有少到什么程度?
整套表演流程是否如安排那样顺利?

 # 此项与每个花式的熟练度与完美度无关,而是有关所有花式的完整性。若整个表演流程没有任何失误,此项将满分。即使所有花式表演得流畅与纯熟,但假如选手仍有很多失误,此项得分也将会偏低。此项的满分不需要选手展示出高难度和高风险的花式。此项凭裁判的印象和感觉评价。

如果0失手理所当然为10分,因为这个是印象分的关系,无伤大雅的一个小失误也可以满分。

 

由于是印象分,这项也并不是一个比例关系,比如如果有一半失手,那么很可能是0分。

 

 

  • 控球能力(Control – CTL)

对悠悠球与绳子的控制力;绳子的线条; 悠悠球的轨迹;上线流畅度;衔接的平滑度

 

花式是否执行得清晰,流畅和受控。
花式元素之间的衔接是否显得娴熟精通。
悠悠球的上线和出线是否清清晰。
是否每个花式都练习到了精通的级别?
花式的运动是否流畅?
花式的呈现否是都经过良好改善?

#此项并非与整个表演是否顺畅或者失误次数有关,而是考量参赛选手对悠悠球和绳子的操控技术有多好。

有些国内圈子意识流的用词,比如“手感”可以帮助理解一下?

我始终觉得手感不是个太严格的用词。

 

  • 花式多样性(Trick Diversity – TDV)

花式选用,花式混合搭配,花式排序与呈现

 

表演流程里是否很好展示的不同花式类型的平衡搭配?

自由花式里花式多变性和多样性是否得到良好水准的呈现?

在该花式组别里,参赛选手是否展示了多类型多方面的花式?

参赛选手是否选用的很好的花式排序以至于花式的展示效果良好?

是否每种花式类型都有高层次技巧掌握?
是否整场表演都没有用看似相同的花式来填充?

不光是花式类型少不行,太像的招排在一起也不行。

 

  • 空间吸引力与应用(Space Use & Space Emphasis  – SEM)

表演和悠悠球动作幅度;焦点制造;舞台应用;

(展示、动作和表演的幅度,舞台空间的有效应用;或者有效地吸引目光聚焦到某个范围或对象的能力)

 

参赛者是否有效率利用了舞台和空间?
花式是否表演得大气并且易于观赏?
细微或者巧妙的动作是否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以前这项只有空间应用,而新增这个姑且算是焦点营造力,给那些不怎么移动的玩家另一个机会。

那么,如果本来就是名人,曾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过大量奇特的招式,上台就有种迷之吸引,这个要考验裁判自我克制的纪律性。

 

  • 音乐应用 1: 节奏配合(Music Use 1: Choreography – MU1)

注重于声音、速度、节拍、暗示性等方面配合的音乐应用评价。

 

是否有任何显示出清晰感觉的经过编排的暗示或节点?
花式和身体的动作是否配合音乐?
花式/连续花式的速度是否配合音乐的节奏和节拍?

我也没想到悠悠球会玩成音乐游戏,姑且也算是一种控球的能力吧。

我本人经常会数着拍子去评估,但是爵士乐它本身就不怎么在拍上的…… 也让人有点头疼。

要是选手没信心,也不过5分,放弃便可。

 

 

  • 音乐应用2: 整体配合(Music Use 2: Construction – MU2)

音乐应用2:整体配合(MU2) – 注重于,阶段性,情绪,气氛,音调,整套流程,主题,结构等方面的音乐应用评价。

.

音乐主题是否适合自由花式?
身体动作和花式选用是否配合音乐?
表演是否有场面变化,峰值控制,或者高潮?

这部分就比较偏表演性了, 我只是怕大部分人的理解只停留在“嗨“……

 

 

  • 表演仪态(Body Control – BDY)

台上习惯、动作姿势、舞台姿态、表演的态度

(台上的风度,心态的沉着,身体的动静)

 

参赛选手是否在台上的表演前后都展示出成熟专业的风度?

参赛选手是否展示了全方面控制自己的表演的能力?

参赛选手是否有意识到自己在台上并有观众观看?

身体的动作是否娴熟?
参赛选手是否显得专业自信?
表演是否也能让普通观众欣赏?

#吐舌头、失手时摆头,或是在失利时候露出苦脸和无意忽视观众等行为都是此项的反面例子。

原文直译是身体控制,更久之前这项大概叫职业素养。

其实都是让你在台上的仪态好一点的意思。

我曾想叫成表演姿态,但是这项又跟仪容仪表有点关系。

 

  • 表演技巧 (SHW)

故事性、趣味性、娱乐性和表演的整体印象

 

演出和构建是否让表演变得有趣?
表演的呈现有多好的娱乐性?
表演是否有故事或者主题?
服装是否有任何有效的用处?
表演是否吸引观众并使其愉悦?

#单单由惊人球技所带来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将不会在此项中计分, 此项所需求的是在花式和球技的基础上能让表演更有意思的额外工作(表演技巧)。  

重点

记住,选手完全停止玩球了,在进行其他表演的时候,就不要再进行评估了。

 

重点扣分(Major Deductions – MD)

这些扣分会在上述的分数相加后扣除。

悠悠球的停止(重启)、悠悠球的放弃(更换)、悠悠球的解体(断线)和危险的表演均为重点扣分的对象。

 

悠悠球停止(重启)– 扣1分

任何处于 “完全非回收”状态的悠悠球的旋转停止都属于扣分情况。即使悠悠球未完全停止,但自身的旋转力不足回收而需要用手或者绳子施加外力使其增加旋转,也会被视为停止。然而,参赛者可以把半回收的悠悠球用手卷回或者再发出增加旋转让其有足够的力量回收到手上以避免减分。任何故意停止或者安排让悠悠球停止都会被视为停止而扣分。在悠悠球停止后,如果参赛者让球增加旋转但回收失败并再次停止,将会被记为另一次停止而扣分。 

重点

请注意,收至半卷的状态不用扣分

另外,我还是觉得叫停止不太合适… 以为停止的后续行为都会导致放弃扣分,唯独重启只扣1分,有待上头修复。

 

悠悠球放弃(更换)– 扣3分

任何放弃使用悠悠球的行为都会属于扣分情况,4A和5A悠悠球的离场、任何悠悠球的更换或中止使用悠悠球的情况都会被记作放弃使用。即使参赛选手重新使用被放弃悠悠球,但是之前已经用过另一只悠悠球,也会被记作放弃使用。

我曾经咨询过这段话,我问如果选手放下悠悠球,跳舞,再拿起同一只,根据这规则似乎不用扣分?而我得到的答案也证实我的想法。

 

任何故意停止或者安排放弃使用悠悠球都会被视为停止而扣分。如果悠悠球在停止之后放弃使用,只会被记作放弃使用而非停止。然而,如果参赛选手在放弃使用悠悠球之前尝试重启,则会被同时记作放弃和停止。如果4A和5A的参赛选手想在比赛中表演单球花式和双球花式而不被扣分,则须要先表演单球花式,然后再添加一个悠悠球表演双球花式。 

 

表演的结束处理

如果参赛者在表演结束时候无法让悠悠球完全回收到手中,出现的停止或放弃使用的情况均会被记作放弃(扣3分)。绳子可以有结或卡绳,但仍然需要完全回收到手中以避免扣分。

参赛选手要求在音乐结束之前完成表演流程。如果音乐结束在花式的表演途中,参赛选手应该停止表演并收回悠悠球。(此动作要求悠悠球仍在旋转时,离开当前的花式结构框架并回收。)

音乐结束之后,如果参赛选手由于悠悠球停止无法回收悠悠球,将会被记作放弃。当音乐停止的瞬间,如果悠悠球没有旋转并且需要重启,也会被记作放弃。

如果参赛选手的手中没有准备好可抛出的悠悠球,如:悠悠球在口袋中,在地上,在帽子里或者像做完卫星回收那样绳子没系到手上,都会被视为放弃。如果参赛选手在因放弃而被扣分,然后放开手中的球,则此类扣分将不会重复计算。

重点

必须要注意“完全”这个词,半回收是要扣分的, 可以卡死,完全回收就好了。

如果还有差一小段话,可能裁判需要商议一下…

 

以所有方式结束表演都适用以上规则,即使参赛选手决定在音乐结束之前中止表演流程。

 

悠悠球解体(断线) – 扣5分

任何危险的表演都需要避免。因为,裁判会对危险的动作非常严格,即便不是故意的行为。

悠悠球解体,断线,1A、2A、3A、5A(包括配重)悠悠球的线球分离,均视为悠悠球解体(扣5分)。任何故意的断线动作或花式都视为同等情况。然而,在悠悠球没有旋转的时候手动拆解,可避免扣分。在断线后更换悠悠球只会被记作悠悠球解体(减5分),而非同时进行惩罚。

重点

包括2A把绳子拉断那种回收。

但是这里并没说明表演结束时断线如何处理,属于扣5分或者5+3两可的状态。

也许并没预见到这种情况,这个问题有待上头日后修复。

 

飞离-取消参赛资格

如果任何悠悠球(包括4A和5A用球)飞进了裁判席身后的观众区域,参赛者将会被取消参赛资格。此决定将会在该选手表演流程结束后由裁判讨论得出。

悠悠球以足够的高度、速度或危险的轨迹飞向观众将会取消参赛资格,即使悠悠球是台上弹跳后再飞出舞台,也被视为同等情况。如果悠悠球只是滚动离开舞台,则可以避免取消资格。

所有减分是对应每一只悠悠球或绳子的。如果两只悠悠球都缠在一起并进行了更换,则会被扣除6分。(3X2只悠悠球被放弃使用)

 

与此同时,任何失误和失控也会在技术表现分里进行扣分,此类扣分区别于重点扣分并独立进行。

 

每只

悠悠球的扣分

对应行为

扣1分

停止 – 悠悠球重启

扣3分

放弃 – 以任何理由放弃使用悠悠球

扣5分

解体 – 断线或者在半空解体

取消资格

悠悠球飞进观众区域

 

 

 

总分

总分的计算是由:

技术表现分(最高60.00分)

加上

自由花式评价分(最高40.00分)

减去

重点扣分

 

技术表现分会被标准化换算(为排除裁判之间的评分数值偏差并让其在同一标准下提供分数)。 其它的分数均不会被标准化换算。

根据裁判的能力和安排,重点扣分的记录者会在不同的比赛或者组别有所不同。

重点

假设比赛只有3名选手,1号选手从裁判A那里得到100分原始的技术表现分,2号得到80分,3号得到60分

那么裁判A对1号选手的技术表现换算分数为60分,2号为48分,3号为36分。

1号选手从裁判B那里得到40分原始的技术表现分,2号得到30分,3号得到20分。

那么裁判B对1号选手的技术表现换算分数为60,2号为45,3号为30分。

 

不知道是否疏漏,这里比多年前,少了一些计算的说明,虽然只是相加再平均。

假设上面的例子里,技术表现分只有AB两名裁判,那么3号选手的技术表现总分为(36+30)/2=33分。

 

自由花式评价分不做标准化换算,每个小项直接相加再平均。

虽然这里说保留到60.00,但是IYYF制作的成绩单只保留小数点1位,原因未知,这个只能择日再问了。

 

当每个评分组有多于5个裁判时,我们在计算总分的时候可能会去除个人从裁判们得到的最高分和最低分。

目前实行这项的条件有点高,10人裁判团去除后最高最低分后剩下3+3是不可取的,因为除法的关系极容易出现同分。所以最好要有9人(6+3)才方便执行只针对技术表现分的去除最高最低。

而两大项都要去除的话,则需要11人裁判团比较公平(6+5)。

 

虽然5+4也可以考虑,但是只剩下2个评价分裁判的时候,可能有点参考性不足… 当然这个还没有定论。

 

预赛和半决赛的计算标准:

分数的计算是由:

技术表现分(最高60.00分)

加上

自由花式评价分(最高40.0分)

减去

重点扣分

 

预赛与半决赛才用的自由花式评价分(FE)项目 (40%):

1.     花式完成度(EXE)

2.     控球能力(CTL)

3.     音乐应用1:节奏配合 (MU1)

4.     表演仪态(BDY)

 

使用视频录像复核:

当花式或动作在现场的表演很难被辨认,或则在裁判的视野盲区,裁判可以看录像回放以检查重点扣分。

如果裁判因为意外或者评分工具故障而无法确认他的分数有效,裁判可以在组别的结束后,在裁判长或裁判组长的监管下,观看录像回放以重新评分。

 

 

评分的项目分配:

回合

表演时长

评分项目

重点扣分

外卡赛

30秒

技术表现分(100%)

使用打分器

不采用

预赛

1分钟

技术表现分(60%)

使用打分器

自由花式评价分(40%)

4个小项目

采用

半决赛

90秒

技术表现分(60%)

使用打分器

自由花式评价分(40%)

4个小项目

采用

总决赛

3分钟

技术表现分(60%)

使用打分器

自由花式评价分(40%)

8个小项目

采用

  

同分情况的处理:

如果出现同分情况,裁判们会根据技术表现分、自由花式评价分的顺序来对比高低。如果在对比两项分数后仍然同分,裁判会宣判为同分情况或者提出更好的方案解决。

   裁判的决定为最终结果。

 

所有参赛选手都要求阅读并理解上述的整套规则。